捨與得 To Be Or Not To Be
71 發表於 2007-02-20 01:04T 與我重逢、再相識、相戀;
”將來怎麼辦?” 就一直是縈繞在我們之間的問題。
當時兩人的工作也都有潛力、也都是公司裡的主要中間力量。
我們兩人的專業工作領域相接近,都喜歡自己的工作,也都處於穩定的上升發展階段。
“將來怎麼辦?”的內容包含了工作、生活、孩子的教育…等等,一系列的問題。
像是:如果不能、不願長時間的維持遠距關係,那在那裡工作好?
要不要生小孩?如果要的話,要幾個?
在哪裡生?哪裡的醫療系統我們更放心呢?那裡能允許我進產房呢?
教育呢?要不要養一個小共產黨?
這些問題說起來簡單,但是採用誰的意見,往往反應了情侶之間的權力關係、性別角色的扮演。
實際一點,如果真的想要在一起,想要有體溫的愛情,一定得有一方放棄所有嗎?
例如,到底以誰的生活為優先呢?誰配合誰?誰該放棄現有的工作?又為了什麼?
那麼,固定不動的那個人,是不是就像收留了棄嬰般的,納入另一半到自己的生活之中,從此擔負更大的責任與義務?
那麼,移動的那個人,是不是就像被收養棄嬰般的,自我完成與實現,要極度的依賴收養家庭的善意呢?
一連串的問題,如同死結般的相互糾結,糾纏不清。
似乎不論怎麼做都公平,也不公平;相干也不相干。
透過想像不同的可能性,並隨著我們感情的升溫,我們也這樣一步步的相互更了解、逐漸摸索出幾種有限的可能。
沒有什麼工作是不能捨棄的。
沒有哪個國家是不能工作的。
還有,
婚後一定要住在一起。
孩子的教育最好在台灣。
不論那種選擇,都是雙方共同決定的。
這兩組規則,簡單的說來,好像是填充題似的;而且是開放式的填充題。
那問題是,誰來寫答案?
依照兩組規則的限制還有期望,只要答案合理就會被接受。貌似誰先提出合理的答案,就會被優先考慮。
只是我們都不是太主動積極的個性。除了基本的原則、價值相對的堅持之外,對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無可無不可的。
特別是牽扯到另一個人的時候,更習慣多委屈自己一點,多點空間給身旁的人。
於是,我們就這樣僵持著。
直到有一天,我們都厭倦了遠距的關係,兩地嚴重相思時,一起做了個決定。
那天,聽完相互對工作的抱怨之後,都覺得我們的老闆都不夠完美…
( 哪裡有完美的老闆呢?….下一個老闆會更好…)
“這樣吧,” 我對T 提議說
“看來,我們都是準備好隨時能走人的,就看那跟稻草先掉下來…”
“或是,妳的老闆或是我的老闆,又缺心眼的惹毛我們….”
“我看,我們的未來,就托付給他們好了,誰先被惹火了、先辭職了,誰就移動換工作、換城市,如何?”
T 也欣然同意.
就這樣, 無辜的老闆,被委以重任。
不知情的他們,只覺得我們的眼光更凌厲了…
那天,我正氣憤的數落老闆的不是時,用力的敲打著鍵盤,把氣憤一字字的落在信件裡,並CC給其他的合夥人。
T 在MSN上突然說,她已經提出了辭呈。
真是晴天霹靂啊…T 的行動力, 一向出乎我的意外.
我的那封寫給老闆未完成的信,語氣就開始溫良恭儉起來。
就這樣,T 來到北京,來到另一個又愛又恨的城市;
就這樣,我還在北京,還有原來又愛又恨的工作。
這個選擇,不關權力關係、性別角色或是國族認同;
其實只是我們忍受老闆的能力,老闆折磨我們的能力,兩者相互角力的結果而已。
這樣影響重大的選擇,這樣不相干的決定。
真是遊戲人生啊!